学通宝


  • 2122
    Nov

    2018

    刚刚!交通银行发布公告,11月30日彻底“断直连”

    2018年11月19日,交通银行发布断直连业务公告,宣布将于2018年11月30日关闭原直联业务模式下与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通道。范围包括:协议支付、网关支付、付款业务,以及通过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账户发生的代收付业务。


    各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281号)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相关要求,我行已完成了与具备合法资质清算机构的业务及系统对接工作。为确保严格执行监管机构对于“断直连”工作的整体要求,我行将于2018年11月30日关闭原直联业务模式下与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通道。请与我行有合作关系的各持牌支付机构协助共同做好“断直连”的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断直连”业务范围

    11月30日直联通道关闭的范围,包括:协议支付、网关支付、付款业务,以及通过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账户发生的代收付业务。

    二、“断直连”转接合法清算机构

    “断直连”后的交易应转接两家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截止目前与我行有合作关系的持牌支付机构,仍有未接入银联、网联的情况,请各持牌支付机构尽快根据监管要求,完成两家具备合法资质清算机构的系统对接与交易转接。如有需要,我行将积极协同与配合。

    三、协助做好相关的客户服务工作

    请各持牌支付机构合作方及时更新客服中心话术,并在相关页面上(包括但不限于公告栏、帮助中心、支付结算页面等)做好对客户、商户的告知及咨询解释工作。我行亦会在本行相关人工及电子渠道,做好客户的咨询解释工作。

    其实今年9月,光大银行就发布断直连业务公告,宣布将于2018年9月29日全面完成网关支付“断直连”工作。如因个别商户未完成改造导致网银支付交易无法成功,请通过快捷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期间不会委托任何机构代办任何业务,请提高警惕,严防诈骗。

    中国邮储银行也发布《告知函》,函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清算平台的通知》(银支付〔2017〕20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银办发〔2018〕80号)文件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网络支付业务应全部由“直连”模式转为通过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转接处理模式。

    邮储银行计划于2018年9月30日关闭原有“直连”模式快捷支付系统接口。

    同时,中信银行率先完成断直连工作,于2018年7月31日关闭直连模式的快捷支付接口,该行是业内首家完成快捷支付全量业务迁移工作的银行,断直连后,没有对合作机构及消费者造成影响。

    去年8月,央行发文要求推进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今年,央行又发文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目前来看,断直连”对支付机构的成本影响不大,网联系统性能的持续完善更关键。为快速上线,网联对于支付机构已与银行直连部分沿用原价格,因此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巨头来讲成本几乎不受影响。但新模式下,所有线上交易都要统一经过网联,网联的系统性能高度影响整个支付行业运作的稳定性。目前看网联的性能可以基本支撑现有支付需求,但仍需持续完善以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最新网联数据显示,11月以来,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网络支付业务中,已有超过90%的跨机构业务通过网联处理,“断直连”工作稳步推进。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400家银行,11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并完成了主要支付业务的迁移。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切量工作已基本完成,财付通业务也已基本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

    “在强监管大背景下,‘断直连’是大势所趋,早来好过比晚来。”业内人士认为,“断直连”的优势在于:让清算的归清算,支付的归支付。

    近年来,我国支付市场发展迅速,银行支付和非银行支付齐头并进,支付方式和产品推陈出新,支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直连,通过银行违规进行跨行清算;部分机构“无照驾驶”,未经许可非法从事支付业务;违规经营、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集聚了金融风险,侵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过往的直连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当了跨行清算的角色。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转账和付款时,无论是央行还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流向都无法具体掌握,从防风险的角度来看,很难把握。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传导至银行体系。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从央行对支付机构的处罚来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也愈加严格。

Title